close

 

識我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曉得,我經常被誤認作上班族。換句話說,不同於我二十出頭的實際年紀,我看起來不「這麼」像是大學生。

 

回想起來,我的形象在陌生人眼裡,距離「大學生」越來越遠,似乎始於大二那年。我一向不喜歡因為年輕被小瞧,然而實際年齡時常地被高估,於我卻也不是件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情。但是,我又像頭牛,反芻般地將人們屢次的誤認記在心裡,一方面用以自嘲,作為娛樂親友的笑料;另一方面,這些情節顯得我的獨特。

 

「剛下班呀?」甜點店裡的阿姨問我。

「妳在哪裡高就呢?」捷運上搭訕我的姐姐問我。

「這麼晚下班呀?」電梯裡遇見的媽媽問我。

 

「妳未免太成熟了!」「感覺就像年輕太太,或是國小老師一類的人物呢!」不久前,與難得見面的高中朋友喫茶,對方如是說道。

 

我的確像頭牛。而我反芻的方式是追想:

「嗯?哪些方面呢?」「為什麼?」

 

有些熟識的朋友被我好奇地問及。我於是聽過,不外乎「基於『想法、裝扮、談吐、氣質、眼神……』」等等的回答。

 

今日,我卻自己得到了真正的解答。當時的我思想著這些提問,立在搖搖晃晃的捷運上,手拉著吊環。

 

我的視線忽然向左,落在一位倚在門邊的年輕女生上。我先是細看她的妝容,並在心裡讚賞一番;那女生剪了一頭有精神的短髮,五官甜美,眉毛與腮紅的濃淡恰到好處,亮眼的唇色也十分適合她。

 

然而,再打量她的穿著,我立刻變得不敢恭維了:白皙的脖子上戴著狀似塑膠網的黑色頸鍊,窒人的模樣;那女生尚一身黑色的著裝,褲子在膝蓋處還有時下流行的破洞,而她光是一隻手,就戴了兩三個戒指。

 

「存在物」「依照如何製造」而製成。「人」也左右於「如何造就」。

「食物」要「加工」,「人」也要「加工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其實,我和那女生一樣,何嘗不是經過「加工」的呢?因為我們都是「人」呀──生在世上,我們如何不有些作為來形成「自我」,以證明自己的存在?

 

不過,我們選擇被「製造、造就」的方法卻不一樣。

 

如果那女生和我的著裝相互交換,又怎麼樣呢?

 

我想像她那張討人喜歡的臉蛋之下,穿著的是我身上的藕粉色雙排釦短版外套,再加上卡其色絲質百褶裙,以及淺棕色高跟短靴,並只在左手中指戴一枚銀戒──而我換上她的衣服和飾品──想必,自此之後,就不再有人將我認作上班族了。或許,我竟就成了一名看似叛逆的青少女。

 

PicsArt_02-25-12.36.25.jpg

 

──我們被「加工」的方式「造就」了我們自己。

 

事實上,我們個人自己,連同我們的人生,都是「作品」;將之加工的方式並不單憑外表,更是我們「腦」中的「想法」。

 

若無法以肉眼看見「仁慈的模樣」,就去行動吧!這樣就能看見。

「人的形像」也有一種「給人的感覺」,可以是犀利或寬厚的感覺。用「雕刻」的方式做出「那人」的模型時,若沒有散發出「那人的感覺」,觀看的人就不會把雕像看成是那個人。

 

我想,正因為我的腦中總是盛裝超齡的問題和思索,而這些心思意念反映在我的行止上,所以我很自然地予人成熟、沉穩的「感覺」吧!──誠然,「想法」好比鑿子,經由實踐,乃將我們自己精雕細琢;至於外表的那些妝飾,不過將原來作為璞玉的我們,拭去其上的泥土塵埃而已。

 

既然如此,若是我們想成為「某個樣子」,就往那方面去思考,並且行動吧!──這樣就能看見。

arrow
arrow

    薛妮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